什么是帕金森病?
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多在60岁以后发病。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,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,身体失去了柔软性,变得僵硬。
全球约有700万至1000万人受帕金森的影响,如拳王阿里、希特勒、凯瑟琳·赫本、数学家陈润之、一代伟人邓小平等都是帕金森患者。
帕金森症病因
帕金森症是因人脑可分泌多巴胺(dopamine)的神经元逐渐死亡而致。多巴胺负责神经信息传递,包括控制肌肉活动。随着多巴胺量降低,病患脑功能开始退化,反应变得迟钝、动作缓慢,接着肢体不受控抖动。
治疗方法
帕金森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原理是将目标锁定在恢复多巴胺信号,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治愈帕金森。
干细胞疗法可替换在疾病过程中丢失的特定多巴胺神经元,因此有望成为极具前景的治疗途径。
瑞典隆德大学瓦伦堡神经科学中心和隆德干细胞中心的Malin Parmar博士说,“如果成功的话,将干细胞作为可移植的多巴胺产生神经细胞的来源,可能会在未来给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。”
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案例:
【案例一】
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来自兰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19例患者,其中男8例,女11例,中位年龄64岁,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专科确诊为PD,患病时间平均为4.5 年,多数患者经过左旋多巴、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或继续药物治疗,症状持续加重。
行腰穿鞘内注射MSC 0.5×10^7个,为预防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mg,注射后去枕平卧6h,间隔1周再次注射上述剂量,共4次为1疗程,间隔3个月可进行再次治疗。
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改善,尤其以肌张力增高引起的异常症状改善明显,敏感的患者治疗后即有肌肉僵硬减轻,从Webster评分也可以看出,其中强直、姿势、步态、震颤、面容改善较明显(P均<0.01),而其他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。
不良反应:5例出现轻微头痛,占26%,休息或少量服用止痛药物好转,7例短暂发热,不超过38.5℃,持续时间不超过1天,未予处理自行缓解,无其他不良反应。
【案例二】
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第303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,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。分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。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,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(UPDRS)对患者精神、行为、情绪、日常活动、运动功能、并发症进行评价。结果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、运动迟缓、肌强直、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,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。
结论:短期内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,治疗后患者UPDRS评分显著改善 。
干细胞移植前后UPDRS评分比较(±s)
【案例三】
接受干细胞治疗后,凯文成功地维持了原有的积极生活方式。凯文参与的临床试验采用的在研干细胞产品为ISC-hpNSC。ISC-hpNSC 细胞是从人类孤雌生殖干细胞中分化并且高度提纯的神经干细胞,由美国ISCO公司开发。
2017年11月13日,ISC-hpNSC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,所有接受治疗的第一批患者在安全性上都达到了试验的主要终点。这是一项剂量递增、开放标签、单中心、无对照组的试验,主要目的是评估3000万至7000万个神经干细胞注射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,共有12名中度至重度帕金森患者接受颅内移植干细胞。移植后,研究团队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监测,并在指定时间间隔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干细胞的生物活性。
2017年11月底,皇家墨尔本医院的神经外科团队又成功地为1例帕金森患者注射 ISC-hpNSC,并且无手术并发症。
【案例四】
一项发表在《Transl Res》杂志上的前瞻性、无对照的单剂量试验,对7例22至62岁的帕金森患者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。
术后10-3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,其中3名患者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(UPDRS)评分持续改善,关闭期分值比基线值改善了22.9%,面部表情、步态等症状也出现了改善。2名患者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明显减少了帕金森药物的剂量。
目前,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有神经干细胞和非神经干细胞,非神经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、胎盘干细胞、脐带干细胞等。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,并且不断取得有效进展,有望让帕金森患者早日远离颤抖!